English

“北京人”出土曾惊世界考古学巨擘再续佳话

1999-04-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70年前,震惊全球科学界的“北京人头骨”被发现; 70年后,《中国猿人》的出版为这段未尽的故事再续美好篇章。

今年是中国猿人第一块头盖骨发现70周年。199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将在北京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届时国内外考古学界和古人类学界的专家学者将欢聚一堂,纪念这一意义深远的科学发现。1929年12月4日下午4时许,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挖出了一具猿人头盖骨,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为达尔文进化论所预言的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提供了确凿的化石证据。如今,中国猿人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周口店已成为史前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一块里程碑。

由著名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贾兰坡主编,加拿大留学博士陈淳编著的《中国猿人》一书,最近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将人类史前史、中国猿人的发现和研究以及世界史前考古学的最新进展融于一炉的著作,是纪念中国猿人化石发现70周年的最佳礼物。

贾兰坡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巨擘,他在接替裴文中工作、主持周口店发掘之后,于1936年11月的两个星期中创造了连续发现三个完整猿人头盖骨的奇迹,成为考古学界广为流传的佳话。中国猿人化石发现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它为人类起源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中国猿人》这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猿人化石发现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它从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延伸到本世纪初考古学的中亚热,而这最终导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了周口店远古人类行踪的蛛丝马迹。从1927年到1936年,是中国古人类学和考古学最辉煌的年头,全世界都注视着北京西南隅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从猿人化石的连续出土,到抗日战争中化石的离奇失踪,又使这一举世注目的发现成为20世纪最大的科学悬案。90高龄的贾兰坡作为这一发现的主持者和见证人,用这本书纪念他70余年奋斗的辉煌历程,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陈淳是贾兰坡院士文革后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他后来赴加拿大深造,攻读史前考古学,获博士学位。在贾兰坡院士言传身教的熏陶下,结合他在国外所接受的最新专业训练,将《中国猿人》一书从人类演化和科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来落笔,读来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70年来,考古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使考古学家已能相当完整地复原猿人的体质形态、生存环境和生产技术。而人类演化历程的具体细节,也由于70年来大量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而更为清晰。自50年代末以来,南方古猿化石在非洲的大量出土,揭示了人类早期演化阶段的复杂性。分子人类学在80年代末的异军突起,在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面前展示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探索视野。尼安德特人化石经线粒体DNA测定而被取消了现代人类直系先祖的资格,而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名妇女则成为今天世界上全人类的共同祖母。高新科技引入考古学所带来的是一片70年前一无所知的广阔天地。

现今几十年来的科学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埋藏学的质疑和化学物理测定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对以前考古工作一些单凭目测和经验判断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和重新研究的课题。而智力演化的探索,也使考古学家从古人类的工具和遗物来窥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成为可能。

过去一直被认为并不存在的中石器时代,现在成了考古学研究的热点。考古学在最近几十年中从描述和记录转向探索人类社会演变的原因,于是,人口压力理论在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独领风骚。文化生态学从人类社会的适应功能来了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被认为是人类作出的重大发现和发明的事件,如动植物的驯化和房屋与村落的形成,只不过是人类对环境和资源变迁加以适应的衍生物。

《中国猿人》没有完全把眼光放在遥远的过去,因为过去的发现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化和发展,人类的适应能力和生活素质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猿人。但是,我们今天却面临人类从未想到过和遇到过的严峻局面:人口过剩、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人类的活动和工业文明正在破坏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础,面对第三次粮食危机,大部分人似乎觉得仍然非常遥远,但是它确实令人不寒而栗。

《中国猿人》不只告诉了我们从何而来,也提示了我们何去何从,它从人类演化的历程来看待我们今天的地位,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它表明,考古学不只是研究已逝的过去,而且可以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这是一本探索我们自身的好书,值得一读。

□作者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员

(《中国猿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大32开精装23.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